那棵逼著生長的樹
我們總以為堅強是一種性格,后來才明白,它往往只是一種別無選擇的境遇。就像山崖石縫里斜刺里長出的那棵松樹,它何嘗不想生在沃土,沐浴和風細雨?是命運的種子,偏將它遺落在這貧瘠的角落,是凌厲的風,是渴煞的日頭,逼著它將根須像鐵爪一樣摳進石壁的每一道裂痕。它如今的虬勁蒼翠,與其說是生的意志,不如說是被“活下來”這三個字,硬生生鍛造出來的模樣。
人亦如此。年少時,誰不向往一路坦途,幻想總有屋檐遮風擋雨?可生活的滋味,從來不是陳列在櫥窗里任人挑選的糖品,它是一碗不由分說遞到你手上的、說不清顏色的湯。初嘗,或許是猝不及防的苦澀,嗆得人眼眶發(fā)酸。你四下張望,渴望有人能替你分擔一口,或至少告訴你這湯的解法。然而,回應你的,往往是安靜的、屬于你自己的呼吸聲。于是你明白了,酸甜苦辣,注定是舌根獨自的戰(zhàn)役;溝坎坎坷,終究要邁動自己的雙腿。
于是,在一次次需要援手而不得時,我們學會了把話咽回肚子里,把淚憋回眼眶中。這并非沉默,而是一種內里的生長,像樹在旱季悄然向下扎根。委屈,便不再是純粹的苦水,它竟在暗處悄然喂養(yǎng)著一個人的格局,讓它變得開闊,能容納更多的不如意。壓力,也不再是難以承受的重負,它像一雙無情的手,將我們性格中的軟弱與浮夸一點點擠壓出去,留下更緊實、更有韌度的部分。
我漸漸發(fā)覺,人的身體里藏著一片自己都未曾踏足的荒野,其中蘊藏著難以估量的潛力。平日里的我們,安于在熟悉的小徑上漫步,若非被一場突如其來的風雨逼入這荒野的深處,或許終生都不會發(fā)現,自己竟也擁有辨別方向、尋覓活路的本能。那場讓你一敗涂地的挫折,那個讓你痛哭流涕的夜晚,回過頭看,竟是開辟了你生命中新航道的契機。這便如那彈簧,你退一寸,它便進一尺,將你逼到墻角;你若咬牙頂住,奮力一搏,它便節(jié)節(jié)敗退,為你讓出廣闊的空間。
所以,別再苦苦尋覓那棵永不傾倒的靠山了。山也有塌陷的時候,陪伴左右的人,也有他們不得不奔赴的旅程。真正的“王道”,是發(fā)現自己就是那座最穩(wěn)固的山。是在風雨中,咬緊牙關,感受雙腳與大地結合的力量;是在獨行時,傾聽自己心跳構成的、最可靠的節(jié)拍。
此刻,若你再感到生活的逼迫,不妨想一想那棵崖邊的樹。它不曾言語,卻道盡了一切。所有的逼迫,若非將你壓垮,便是在雕刻一個更加強大的你。撐過這一段,你在路上受的累,都不會白受,它們終將化作你骨血里的堅韌,化作你未來路上,最亮的光。